2010年9月27日
记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昌市第一医院内一党支部
前言
(本网讯王琳)1934年,在南昌城章江路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南昌市第一医院的前身——江西省卫生事务所诞生了,从此开始了她76年栉风沐雨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仅有几名工作人员,到如今拥有南北两个院区,开放1300张病床,年收治住院患者近3万人次,拥有多个省市级领先学科和名科。医院的发展如同燎原星火,令人瞩目。
正是在这个团队里,一群共产党人在守护生命之余,在不断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同时,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精心培育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星火燎原之势。这就是多次荣获南昌市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的南昌市第一医院内一党支部,一个用业绩证明实力的团队、一个用爱心回报社会的集体……
镜头一:支部书记的心经
“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30,单益民主任都会准时出现在神经内科的病房里。”这是内一支部专职副书记邓佳告诉记者的话。果然,记者踩着钟点与正在病房里查房的内一党支部书记单益民不期而遇。听说记者来采访党支部先进事迹,年过半百的老主任做了很有意思的一个总结。她说:“我们支部存在的困难就像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三多一少。内一党支部由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肾内科、肿瘤科、感染科等7个科室组成,共有职工197名,3年前共产党员仅有18名,支部所辖科室多,范围大,群众多,党员少。相比其他党支部,我们工作的难度要大很多。为此,我们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抓起,在支部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要求党员亮出自己的身份,使党员在群众面前看得出,在困难面前挺得出,在利益面前让得出,从而树立标杆人物。我们开展了党员责任岗活动,让党员真正参与到医院的发展建设中,充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几年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显现出来,支部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当然,我们还有另一个法宝,就是支部拥有专职副书记。邓佳同志自从2007年她担任内一支部专职副书记以来,为支部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支部工作能有今天的成绩,她功不可没!”
镜头二:专职副书记的党群联系本
从单主任的嘴里得到重要情报后,记者又联系到专职副书记邓佳。在内科病区里巡查的邓佳严谨认真,身着白色护士服,戴着燕尾帽。记者留意到燕尾帽上镶了两条杠杠,原来,邓佳还是大内科护士长。在她工作服的大口袋里,一本黑色笔记本引起了我的注意。趁着邓佳和同事谈工作的空隙,我顺手翻起了本子。
第一页工整地写着:内一支部党群联系本
第二页:内一支部党员名单及电话,家庭住址,生日……
第三页开始的好几页内记录的是每个党员和联系群众的名单
后来,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某一天支部开会的内容,或者某位党员反映的问题。大到“爱心工程”集体手术期间需要支部支持的方面,小到某位党员孩子吃的奶粉牌子……
看到记者忍不住笑起来,邓佳忙抢着收回本子。记者随即问道,内一支部党员这么少,你们怎样开展工作呢?她的回答很有意思,“多跑腿、多反馈、多倾听,少套话。”依然是三多一少。“当然,这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我们医院的特点是临床工作第一,各个岗位都时时面临着抢救病患,所以开个会很少有到得齐的时候。没到的同志我就一一上门去传达会议精神,或者当面解决实际困难。”这是个笨办法,却让邓佳成了党员、群众最爱倾诉的对象。内一支部有困难,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找邓佳。
2008年,内一支部党员熊华杰不慎患上尿毒症并急需肾移植。熊华杰爱人找到支部副书记邓佳,把他们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找不到肾源的困难向党支部反映。支部临时召集支委开了碰头会,决定兵分两路援助熊华杰。一方面,支部组织党员捐出了2000多元钱,大家上门看望熊华杰,鼓励他振作起来。另一方面向院党委汇报,积极争取院党委的帮助和支持。在院党委的帮助下,全院职工捐款2.6万元,帮助熊华杰渡过难关,熊华杰也成功接受了肾移植。如今,熊华杰身体康复后重新回到临床岗位,用努力的工作回报院党委和支部对他的关怀。看到困难有人帮,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纷纷找上门来,党员群众的关系日益和谐,党支部的凝聚力也明显增强了。支部建设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干好事业的干劲。几年间,在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学科的发展在全市一路领先,心血管、神经内科的发展在全省都颇有威望,学科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付唆林、温志立等一批年轻化的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小肠镜技术、心血管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等大量新技术在临床应用,造福患者。
镜头三:爱心工程的“全家福”
听说心内一科又有20多个孩子接受集中手术,记者径直来到心内一科,采访在“爱心工程”中受益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和家长。
先心病家属对于“爱心工程”的热情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先是来自萍乡的一位家长很痛快地跟我聊起孩子特殊的求医经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一位老太太干脆把小孙女拉到我们跟前,把所有的话题都“抢”了。“多亏了护士长和李主任他们。真没想到,孙女的心脏病这么快就治好了,我儿子、媳妇都还在外地,我一个老婆子就把孩子的病倒腾好了!”言下之意,是老人自己立了大功。其实,老人真想说的是,这里的医务人员真好,技术好、服务好、态度好。参加进来的患者家属越来越多,我知道,爱心工程带给他们太多太多感触。在临时设立的爱心病房转了一圈,我看到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们俨然成了朋友,他们和医护人员的亲密无间感染了我。在他们的要求下,我答应为他们照几张合影。在茵茵绿草的院子里,大家快快乐乐地留了影。医务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站在一起,就像一张全家福,很和谐,很美好。
“爱心”的话题其实很沉重。我省每年新出生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数千人,其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沉淀在边远贫困地区,受到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有的因为从来都没有做过检查,不知道患有先心病,更谈不上治疗,最后早早夭折。2008年12月,中国红十字会胡大一爱心工程江西志愿服务队落户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从那以来的近2年时间里,在支委的大力支持下,以党员李顺辉副主任、熊强珍护士长为代表的志愿服务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下到边远、贫困基层农村先后开展23次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在黎川、武宁的山区,在鄱阳湖边,在修水、五星、遂川等边远地区、农户家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他们的精心医疗、护理帮助下,成功救治贫困“先心”患儿307名,他们用微创的介入封堵技术为孩子们找回了缺失已久的完美心脏,他们用爱心传递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浓浓关爱。
镜头四:党员的休息日
周六早上8点,一位风风火火的中年女人准时走进家住凤凰坡社区的胡国光师傅。在胡家,她熟练地拿出手部功能训练仪,帮胡师傅开始做训练。这一做就是2个多小时,汗珠子不断滚落下来。这位女同志就是南昌市第一医院内一支部党员,全国劳模范晓东。2004年,年仅46岁的胡国光患上脑溢血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胡师傅妻子因此离家出走,原本贫困的家更加雪上加霜。看着一对老人和一个年幼的儿子,胡国光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为了给胡国光一家切实的帮助,神经内科护士长范晓东和同事们与胡国光结下了帮扶对子。几年来,范护长利用自己的专业,每周到胡国光家中指导康复,帮助他做身体的功能训练,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一家。逢年过节,大家就凑钱买些米面等生活用品给胡师傅一家送去。除了帮助胡师傅家,范晓东和支部其他同志杨铁一、单益民、邓幼清、付唆林、李顺辉、熊强珍、邓峰等等下乡到宜黄、永修、塘南、蒋巷、生米等开展不定期的诊疗、疾病筛查、专业技术的学术交流,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更好地为农村患者服务,逐渐搭建起我省农村患者更广阔的、更方便的就医平台。
镜头五: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共产党员卞来兰是内一支部呼吸科护士长,2008年6月曾参加赴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当时,她顾不上5岁的儿子,主动请缨前往抗震救灾一线。在西川华西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她带头带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率领同行的姐妹们出色完成了医疗救援任务,受到四川华西医院的高度赞誉。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她被到甲流病房负责甲流的抢救及治疗,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2010年,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启动后,身为护士长的她积极申报示范病房,改变排班模式,减少交接班,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优质的护理服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她多年如一日地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呢?卞来兰一句朴实的话打动了我:“身为共产党员,要比别人多一份无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少一份私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这支特殊的队伍更加团结、更加坚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向党组织靠拢。从三年前的18名党员到今天,内一支部党员已经有三十余名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亮出党员身份,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充分展示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风貌。随着南昌市第一医院不断乘科学发展之风、破传统制约之浪的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他们更加努力拼搏、奋发图强。他们正大胆创新、革新技术;他们正争创业绩、回报社会……
扫码查看服务号
(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查阅报告)
扫码查看订阅号
(医院动态、靠谱科普)
东湖院区:
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8号
0791-88862216
青山湖院区:
南昌市青山南路739号
0791-88676739
红谷滩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800号
0791-83872070
88862328
九龙湖院区:
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街办鹰潭街777号(鹰潭街地铁站2号口旁)
18720053781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