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夏天,深居少出,空调冷饮,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熬过“苦夏”。现在秋风一起,早晚开始变得凉爽,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贴秋膘”,也更愿意走出房门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初秋乍到,饮食起居都进行相应调整,健康享受秋季的舒适宜人。
饮食:“贴秋膘”误区解读
炎热的夏天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了,进入秋天很多人都很注重“贴秋膘”,就是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 那么夏天过后如何贴秋膘才是健康合理的呢?进补不可乱补,要改变以往的错误观点,以免走入误区。
误区一:无病进补
很多市民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身体体质要适合进补人参才有效果,否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误区二:以药代食
越来越多的人每天服用各种保健药品,然后,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药品要适量。药品再好都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专家特别指出,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误区三: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因此,除了进补,还应该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注意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运动:户外运动保健康
秋季运动一:登高
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古人已有秋季登高的习俗,许多古诗词有“重阳节登高”妙句。秋高气爽,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脑血流量增加,对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慢性病患者,更要量力而行,运动适度。
秋季运动二:游泳
秋季的自然水温多在5℃~20℃之间,秋季的冷水泳能对神经系统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秋季冷水泳可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秋季游泳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秋季游泳,最好控制在45-60分钟内,不要超过两个小时。游3分钟休息1分钟,再游3分钟休息1分钟,进行两组这样的运动后仍不觉疲乏,就可以接着再游5分钟休息2分钟,保持一个循环运动。
秋季运动三: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一天之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秋季运动四:骑自行车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更是心灵愉悦的放逐。
秋季运动五:打羽毛球
秋季天气温度适宜,不冷不热,是非常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季节。青少年可将打羽毛球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此外,打太极、练瑜伽、打乒乓球等也都适合秋季运动。
专家提醒:
秋季健身须“四防”
1.防运动损伤:
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2.防受凉感冒:
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着凉。
3.防运动过度: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4.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是肝气偏旺、肝气偏衰的季节,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运动后还要多喝开水,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起居:“秋冻”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的。适当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专家建议,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 “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秋天也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专家提醒,初秋别给孩子穿得太厚,孩子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后,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的幼儿、御寒能力减弱的老人、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不适宜“秋冻”。
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入秋后也应切记不可太过贪凉,则寒凝血脉,不通则痛,会引起不少中老年人的腰肩疼痛,关节肿胀。所以,入秋以后不能再猛吹空调,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睡眠时穿好长袖衣裤,盖好被子,注意关节保暖。对已有疼痛症状的关节可以通过艾灸、远红外等照射等方法以温通经脉来缓解症状。
营养科
陆君: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江西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特长:1、擅长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治;2、内科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的营养膳食治疗。
老年科
谭翌: 主任医师 ,教授,现任老年科科主任,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西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组成员,江西省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南昌市医学会常委,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七年,尤其擅长心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和老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级多脏器功能衰退的诊断与治疗。现担任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讲授内科学、老年医学、高血压、慢支及慢阻肺,同时在南昌市继续教育讲座和江西省、南昌市三甲医院相关专业医师讲课,曾获南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扫码查看服务号
(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查阅报告)
扫码查看订阅号
(医院动态、靠谱科普)
东湖院区:
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8号
0791-88862216
青山湖院区:
南昌市青山南路739号
0791-88676739
红谷滩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800号
0791-83872070
88862328
九龙湖院区:
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街办鹰潭街777号(鹰潭街地铁站2号口旁)
18720053781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