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2013年,我国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2023年12月22日—2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2023年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在京举行。据悉,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已招收与培养近110万名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其中,全科与儿科等紧缺专业医生近20万名,有效缓解了基层医师紧缺的问题。当前,住培的重心由制度建设转向质量内涵建设。
从起步到逐步成熟
2013年年底,国家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由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国家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10年前发布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着手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经过10年共同奋斗,第一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个目标正在全力推进之中。”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介绍。
据了解,10年来,我国设置覆盖37个专业的培训目录,遴选1095家住培基地、1.1万余个专业基地。自2017年起,每年都会有数万名经过3年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医疗岗位,为保障国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临床医生培训模式的快速转变,关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负责总体方针政策制定和全局性重点工作推进;中国医师协会负责日常管理与技术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结业考核;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主导设立或委托相应职能工作机构,负责住培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任务。
“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这4个方面。”齐学进介绍,我国目前已建成一支体量近40万人的师资队伍和近5万人的住培管理工作者队伍;中央财政累计已投入500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加上各培训基地的投入,累计投入已超过千亿元;各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已建成达标。
严管厚爱,夯实基础
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的医生,临床胜任力是核心。各方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比如,在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训练方面,外科领域组织了从“器具模拟、器官模拟、临床实操”三阶段动手提升模式试点;内科领域开展临床医学知识库的使用试点,形成了以“5+3”为主体、以“3+2”为补充、订单定向、转岗培训“四位一体”的方式等。
培训基地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带教模式。如北京协和医院的核心胜任力模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形成性评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分层递进、螺旋上升、顶岗负责、强化督导”的进阶式轮转等。
针对东西部地区之间、培训基地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国医师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设立1600余家基层实践基地,满足全科在基层实践训练的需要;实行协同单位培养方式,实现对住培体系外医疗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同时,为让更多的住培指导老师“爱教、会教、能教好”,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骨干师资培训,推进师资的培训上岗、考核上岗和持证上岗,落实带教责任,强化带教激励,提升带教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并举,强化医德人文;强调‘干’字当头,实践为重;强调待遇保障到位,及时发现与纠正把住院医师当作单纯劳动力使用的现象;强调落实‘两个同等对待’政策,确保本科学历与专硕研究生同等待遇等,使住培学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结业学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与好评。”齐学进说。
砥砺前行,质量为先
在住培第一周期目标达成后,2020年年底,中国医师协会提出“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建设四大工程”实施意见,推动质量建设全面起步:2022年,推出住培的新版“两个标准”;2021年至2022年,分三批推出18个临床教学活动指南、技能培训中心指南,推进临床带教的规范化标准化;2022年和2023年,分别推出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
“未来,要重点对照新版评估指标,梳理问题并改进;以专业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教学小组功能,严格过程和质量要素管理;发挥教学门诊和教学病房的作用,守住人均最低管床数的红线,确保培训强度只升不降;征集优秀教学案例,启动核心课程建设,为质量提升创造条件。”齐学进说。
“评估和动态管理,是持续提升培训质量的好办法。我们采取国家与省级、现场与网上、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配合飞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基地进行通报、减招、停招、撤销。10年来,国家级评估先后黄牌限期整改43家培训基地、219个专业基地,红牌撤销了1个培训基地、25个专业基地。”中国医师协会住培考核评估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2023年提出的分梯队管理、末位淘汰、退一补一要求,在2023年年初开展的驻省评估调研中,对首批10个参评省提出了高质量“一省一策”建议。接下来,该协会将持续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加强院级督导队伍建设,强化提升反馈和问题解决效能,强化对后进专业基地层面的紧密型帮扶。
齐学进也表示,协会将抓紧出台基地管理、师资管理和评估管理办法,研究推出各专业培训质量指标体系和师资胜任力指标,强化培训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以需求和质量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基地布局,严格专硕住培学员轮转管理,及时解决住院医师的执业医师注册变更、电子病历系统账号及临床权限赋予等实际问题;此外,还将瞄准以需定招、医教协同、住专一体化、分流退出与联合培养等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持续推进“两个同等对待”政策落实,创造条件让住院医师在“干”中更好更快成长。
扫码查看服务号
(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查阅报告)
扫码查看订阅号
(医院动态、靠谱科普)
东湖院区:
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8号
0791-88862216
青山湖院区:
南昌市青山南路739号
0791-88676739
红谷滩健康管理中心: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绿茵路800号
0791-83872070
88862328
九龙湖院区:
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街办鹰潭街777号(鹰潭街地铁站2号口旁)
18720053781
Copyrights © 2015 南昌市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09010013号-1
(洪卫网审 [2015] 第 16 号)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257号